泰国:“当帝国走在衰败边缘的时候配资信息网,我必须考虑如何转向,并活下去的问题!这不仅是泰国全体精英的权利,更是他们的义务!”
当美国废奴运动仅仅过去7年,泰国便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废奴改革!
当然,这次改革之前,他们面临着诸多的不得已!
1.拉玛五世改革的背景1868年继承泰国国王皇位的是朱拉隆功,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拉玛五世,他统领的帝国是一个随时有亡国之危的局面。
早在他父皇拉玛四世的时代,泰国已经被迫和英国签订了《英暹条约》(不平等条约),敲开了泰国的国门,拥有各种超越常理的特权。
父皇受的屈辱,年少的朱拉隆功,是能看得到、感受得到的!
而等到他继位的时候,危机更甚,左边的邻国缅甸已经彻底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,至于右边的柬埔寨、老挝、越南也快被法国人蚕食殆尽。
展开剩余89%如果泰国人再不想办法自强,恐怕只有任人鱼肉的份!
他想要自强,不仅是为了维持皇室的体面,更是为了保护好父皇留给他江山。
不过庆幸的是,父皇留给他的摄政王昭披耶·西素里雅旺,是一个干才,不仅出国留国学,而且会多国语言,外交和内政能力都是很出色。
在昭披耶·西素里雅旺辅政的十多年里,他一方面教导年少的朱拉隆功成为合格的帝王,一方面在英法面前虚与委蛇,“以时间换空间,放小利而求长远富强!”
当时的情况是,英法以泰国为缓冲地带,各怀鬼胎。
昭披耶·西素里雅旺采取了联英抗法的方式,与英国交好,获取保护,而对法国的领土要求,尽量满足的态度,换取国内的改革和发展时间。
但问题是,泰国在英国人眼中,根本算不上盟友。
当泰国人真正遇到法国人威胁的时候,英国人绝大时候,都是冷眼旁观,所以泰国在那段时期,丢了很多领土,其中就包括今天泰柬双方一直发生冲突的“翡翠三角地区”。
法国人想不劳而获获得泰国的领土,就得不停地找理由挑错,其中之一便是泰国的奴隶制。
法国人往往打着还泰国人自由的旗号,干涉泰国人的事务。
此时朱拉隆功意识到,泰国的奴隶制如果一直不解决,便会一直成为法国重燃战争的借口。
更关键的是,会加剧自身内部的矛盾,限制泰国的发展,甚至危及自己手中的权力。
朱拉隆功亲政之后,1874年的《解放奴隶条例》正是揭开了泰国解放奴隶的序幕,“规定1868年10月1日后出生的奴隶,年满21岁可获自由!”
但问题是,奴隶制在泰国已经运行了几百年的时间,贸然取消,一定会遭到泰国保守势力的反对。
朱拉隆如果想要处理,反对意见,该如何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呢?
2.如何完成的改革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项改革,如果稍有分心,就可能酿成血祸-改革之人丢官或者身死。
因为任何改革,都要触动某些人的固有利益,若是改革不彻底或者改革不成功,推动改革的人,便要遭受这人要的反噬。
美国总统林肯上任之后,1861年因为奴隶制度的问题,南北两派的分歧,酿成了美国南北战争,他后来也落得个“以身殉道”的结局。
若不是林肯带领的北方势力,侥幸战胜了南方的蓄奴势力,维持了美国的完整,今天我们看到的美国,恐怕要变成两个国家了。
当同样的问题丢给朱拉隆功的时候,他有更好的办法吗?
可以肯定的说,朱拉隆功和他的辅政大臣昭披耶·西素里雅旺,在改革的过程当中颇有东方智慧(此东方,非彼东方)。
因为泰国的废奴改革,在实践的过程中,所采用的方式是渐进式的改革,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颇为柔和,也兼顾了多方的利益。
朱拉隆功想要改革,首先要做的就是,确定国家到底有多少人是奴隶。
想要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,就要确定奴隶的数量;想要确定奴隶的数量,就要进行户籍登记。
不同我们现在,有电脑EXCEL表格随手一拉,就出来了。
那时候,可没这么高级的电脑,只能靠人力完成登记和管理。
如此大规模的登记,如果遇到有地主不配合,该怎么办?
很简单,给出相应的补偿,奴隶获得自由后,会根据不同奴隶的价值,补偿地主不同程度的损失。
比如,年轻奴隶的价值比老年奴隶高,就多补几年的钱。
这么一做,好像看不出问题!
其实问题大了去了!
补给地主的钱,谁出啊!
当时的泰国,差不多六分之一的人都是奴隶,泰国政府有这么多钱吗?
确切来说,没有。
要不就说泰国人在这件事情上,比美国人有智慧呢?
人家从西方学了真本事,如果政府有钱,就给现金,没钱可以给政府债券。
有人可能会问,你不给现金,只给债券,人家能愿意吗?
有泰国政府的担保,不愿意也不行了,更何况,债券还能吃利息,对于地主来说,也没啥损失。
就相当于把钱存在政府手里,到了时间领取利息了。
当然,政策实行的过程中,肯定会有一些顽固的地主不愿意配合登记奴隶信息。
随着政策的推行,废奴的监控制度进一步完善,泰国人特地找了巡察官检查各地的执行情况。
一些虚报信息或者干脆不报的人,财产被充公,其他地主一见这情况,都老老实实地报了自己所属奴隶的信息。
通过这种相对柔和的废奴方式,最终泰国在朱拉隆功去世之前,90%以上的奴隶都获得了自由。
除此之外,泰国人废奴改革中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。
关于废奴,英国其实在缅甸也搞过,英国人倒是成功把缅甸的奴隶解放了,可结果这些奴隶获得自由之后,根本没有生存能力,全都聚集在贫民窟了,变成了严峻的社会问题。
泰国在改革的时候,明显注意到这种情况。
他们搞出了一个新的创新,奴隶可以通过劳动换取自由。
也就是说,奴隶想要自由,不是说你好吃懒做,啥也不会,就放你走到社会,这类人要是放他们出去,不出乱子才怪。
所以,逼着他劳动、学习,掌握生存技能,等他们自由之后,基本上都有了社会生存能力,但凡有口饭吃,都不会给社会添乱。
用某些人的话说,这是强迫奴隶们劳动,其实这跟强迫劳动扯不上一点关系,这是强迫他们活着,而且是体面的活着。
种种政策施行,从解放奴隶到后期的奴隶处置,基本实现了全流程可控(个别情况,不再此之列)。
3.相比之下美国废奴运动的问题确切来说,美国的废奴运动,比泰国早;但是,其完成的效率,远远不如泰国。
美国因为废奴产生的南北战争,实际上是依靠贸易发展起来的北方工业体系,与依靠种植园发展经济发展起来的南方农业体系的冲突。
二者之间的分歧,形成明显的对立,各自牢固掌握着自己所管辖的区域,而背后支持者的利益绑定,相当牢靠。
所以,林肯虽然一直提倡废除黑奴制度,但当选总统之后,也是非常谨慎的。
如果不是南方发生叛乱,北方需要大量的兵员和人力支持,恐怕林肯的改革,也会徐徐图之。
但问题是,即便南北战争结束,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北方胜利,南方也未完全废除奴隶制度。
战争结束之后,南方发生了很多变故。
大量解放的黑奴或者自由黑人,摇身一变,成了精英,但是他们没有白人管理各个州的经验,最后把南方经济弄得一塌糊涂,反而让原来的守旧白人势力重新回来了。
因为执政能力差,又坐实了白人所言,诸如“黑人不堪重用”之类的言论,黑人又几乎重回自己下等人的定位。
后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,因为用人的需求和社会思潮的冲击,黑人的社会的地位,才逐步恢复正常,但迄今为止,也无法完全解决。
同是解放奴隶,为什么泰国成绩突出,早已经解决了,而美国总给人一种不彻底的感觉呢?
其实这跟美国的党派之争,有很大关系。
华盛顿当总统的时候,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人就和托马斯约翰逊为首的分离党人,产生过冲突。
等到林肯的时候,又出现北方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的冲突。
因为双方之间的较劲,很难产生一个政治上的最大公约数。
说简单一点,美国从建国之初到现在,除了华盛顿之外,恐怕少有人能成为政治上的最大公约数。
但是泰国不一样。
几千年的封建制,奠定了泰国国王是国家最大公约数的可能!而拉玛五世在泰国的威信,肯定是强于林肯在当时美国威信的。
不可否认,泰国的封建帝制,如果从文明的角度看,要比美国当时的制度落后许多,但这不妨碍他们在某些政策执行的过程中,比美国的党派政治高。
写到最后朱拉隆功的改革,让泰国焕发了新的生机。
一战、二战,再或者后来的冷战,很多国家的国王被驱离,但泰国的国王直到现在,依然被保留了下来。
如果说跟朱拉隆功的改革没关系,肯定是不可能的。
他的改革,让泰国避免了彻底成为英法殖民地的惨重命运,泰国国王在泰国人民的心中的威望,自然稳固了。
有人说过,某些事物之所以存在,就必然有其存在的逻辑。
那么今日的泰国国王配资信息网,甚至不少国家,还至今保留国王的虚衔,恐怕都是有其内在逻辑所在的-因为对历史有贡献,所以福荫才会落到了子孙头上。
发布于:河南省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